以前做事只要方向对了,随着大流,基本都能贼不走空,都饿不死,但凡再占点运气,还能落下个小富即安…
现在不行了,不是时代不行了,而是再用原来的方式想要拿到原来的结果不行了。
那怎么办?
主动加入内卷大军,谁卷你,就卷回去!
拿什么卷?
更细更小的颗粒度。
想赢,活儿就要细,你不光要理解的比别人更细,你还要能把你的理解表述的更细,甚至解释的更细,最后把细节完完全全的呈现出来。
我们常常在沟通一件事的过程中,对方一个劲儿的点头,对!就是这样,就该这样做,结果呢?
刚转身离开,就发现问题所在,不知道如何去做…
为什么?
— 1 —
在同一件事上大家理解的颗粒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这也是造成一件事在经过几个人转达之后,最后完全没做出来原本想要的样子的根本原因。
你的部门是不是也常常一个目标落下来,由于层层不断的被打折扣,到最后没能达成?
有个团队游戏大家可能都玩过,就是人们站成一排,由排尾的人拿到一句密码,或是成语,或是数字,不能说话,采用比划或约定好的暗号逐个传递。
当排头收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写到前面的黑板上。最后的结果跟最初拿到的密码,差了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
这时候大家开始相互质问到谁开始跑偏了,有时候是到了中间的时候,但很多时候,从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答案准不了…
接下来的复盘,作为局外人的教练常常会把大家的思路引导到日常工作的协作与沟通上。
表面是沟通问题,本质呢?
就是理解颗粒度的问题。
— 2 —
颗粒度反应的是对同一件事的理解程度。了解了,懂了,还是会了,还是玩透了。
领导在交代完一件事的时候,他的期望一定是做到起码交代的样子,甚至期待更好。
但现实,由于理解颗粒的不对称,造成了最后的结果80分甚至不及格…
想到这我突然恍然大悟,对呀,表面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沟通起来都没问题,因为我们接受的基础教育程度不相上下。
但实际上,由于年龄上,阅历上,行业经验上,我们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必然是不同的。
这也就注定了,领导有时候的下意识条件反射和直觉,下属做不到,理解不透,执行不了…
因为你这一机灵,背后可能是十年的刻意练习的结果。
你在以你认为,大家都能听懂,都能照做的想法,都有你一样的练习颗粒,先入为主…
这就意味着,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实际上不是今天造成的,尤其是行业意识的敏感,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力。
能在一瞬间做出有效动作的条件反射的能力是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和锤炼的。
这样才算既见过猪跑,也尝过猪肉。
— 3 —
那怎么弥补这中间差的颗粒?
两头必须一起努力。
作为领导就是要我们把表述和解释的颗粒做细,掰开了,揉碎了,让他真正的吃下去。
还有就是把动作颗粒做细,减少不可控的发挥空间,保证动作不走形。
开头难,难一次,把模具打出来,批量生产。
作为下属要快速的成长,三个步骤:
一、琢磨,在这件事上仔细琢磨,感悟,消化吸收到能够举一反三。
二、践行,早早的通过听话照做在实践中体会验证,这样做的好处。
三、反思,践行后根据反馈的结果,思考优化提升的方案,好在下一次实践中进行检验。
直到可以在遇到新问题时,条件反射的拿出自己的应对思路。
有道无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想提升颗粒,不断地明道,再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