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看了很多“职场大戏”,吃瓜看热闹,被别人的故事或是感动或是无奈的同时,洗把脸才发现自己也是身在其中。
回过头,这一路走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老板如此,职业经理人更是如此,老板要对公司,对员工有所交代,职业经理人,要对老板、公司、员工都有所交代。
没有一个老板或职业经理人不是分裂的,在分裂中追求平衡。
一边要平衡着利弊得失,一边平衡着,在大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由于站位不同造成的观点不同…
我从开始的不理解,变得越来越接受和理解了。
因为你没错,他们也都没错。
但有的时候,明知道不能去分对错,最终还是会在心里忽冷忽热。
就这样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自我不停的撕扯。
关于加班的话题,一直是老板和员工之间在心里难以达成共识的难题。
难在哪?
难在是尊重规则还是尊重人性。
谁都想高度的追求人性化工作与环境,但满足人性的需求实在是不容易,因为有时候,你以为的他的需求,偏偏不是他的真实需求。
譬如,管理者通常会认为员工想要通过努力,去实现物质价值,甚至精神价值,所以,加班是为了他自己练本事,为了冲业绩。
而在员工的心里,他的确想要获得价值,却只想通过8小时的劳动,获得到那份价值,这也没错。
毕竟今天的努力工作可能为的是早晚有一天可以不工作。
因为在8小时之外还有其他的精神价值,比如家庭陪伴,比如爱情等等。
而这些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兼顾和平衡的,作为老板和职业经理人,都是有心无力。
毕竟谁不想自己的员工一边高收入,一边家庭美满呢,这样作为老板脸上也会增光。
因为实现了他的终极社会价值。
而现实却常常没有那么理想,选择了高收入的员工,常常会放弃更多8小时外的时间,爱情和面包,难两全。
— 2 —
关于期待,我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却已经有很多孩子。
在期待伙伴们快快长大的这件事儿上,早早地体会到了当年老父亲对自己的恨铁不成钢。
你总会觉得他能做的更好,成长的更快。
他们也会像你埋怨父亲一样,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赞许,永远都是怎么做都是错。
这时候有的人会咬紧牙,证明给你看。有的人会自暴自弃。
To Be or Not to Be …
争与不争,成与不成,都在乎一口气。
管理者要改掉这种老父亲的心理,因为孩子根本不会按照父母想的那样长大,他只会按照父母本身的样子长大,成为另一个你…
我很庆幸,在有孩子之前找到了体感,提前明白了这个道理,并开始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在职场上无论年龄,员工就像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而他逐渐的转变意识,走向管理,把视角从这几个工位拉到全景或窗外时,自然就长大了。
到时你说那些道理,他自然就懂了。
否则,所谓的相互理解,就都是强人所难。
— 3 —
关于压力,成熟的人,会给自己找个窗口,最好是向上纾解。
不成熟的,只能向下寻找出口,就造成了内卷的加剧。
我见过厉害一点的人,多少会有些宗教信仰,把实在解决不掉的事儿,扔给老天、佛陀、天主…
而普通人的循环是,上级挨批,卷下级,下级回家骂老婆,老婆只能揍孩子,孩子呢?去欺负家里的宠物…
而职场里的职业经理人,就成了天然的解压阀,上不去,下不来,卡在中间。
伙伴们的苦和累看在眼里,老板的难也放在心里。
既要为伙伴谋福利,又要为老板出成绩。
可这碗水如何才能端平,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
大道理永远比实操起来要容易。
理解就再接再厉,不理解,就假装理解,也请再接再厉吧。
因为,早晚一天,你会成为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