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意识到,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强调复盘的作用,一件事做完或完成了一部分,成也好,败也好,马上停下来,复盘、总结、以求完善,提升。
表面上分析研究了事,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反复“盘”的却是自己。
盘自己,就是把自己当成产品一样,不断用心的打磨。
像盘手串一样,起初无论是天然的木料,还是经历过精心雕琢的果核,都需要通过双手常年不断的盘玩打磨,才能养出光泽,去掉烟火气,直到留下岁月的韵味儿和痕迹。
这个时候,你是用机器刷油,甚至过油做旧,仿人工打磨的,还是一双老茧手,数十副白手套一颗一颗搓捻出来的,行家都一目了然。
也会因此,哪怕是同一批料子,同一个师傅的工,到最后价值相差甚远。
差在哪?
差就差在那个盘的过程,机器哪怕一天24小时,也永远盘不出有心人用岁月和心血滋养出的神韵,因为盘的同时,倾注了自己的精气神。
— 1 —
盘串尚且如此,何况盘我们自己呢?
首先看看为何要盘自己?
有的人哪怕是工作了十年、二十年、甚至到退休,都没想过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每天也有用心的工作,但收入却一直不见长,为什么?
在那些收入差距较小的年代也就罢了,十里八村的收入都不高,过年吃顿肉馅饺子,就已经体会到幸福和满足了。
可现在哪怕在同一个公司,甚至一个部门,收入的差距也有几倍之多,或许你说人家能干,但他的工作量真的有做到你的几倍么?
没可能吧,因为时间还是相对公平的,是人就得吃饭睡觉。
那差在哪?
和前面那串珠子一样,差在对自己的打磨上。
想明白这件事,你就会知道,没有什么领导偏爱,那些都是短期的,往后再看三五年,领导都不一定在了,靠的唯有自己,自己的实力。
而跟你收入相匹配的就是你的实力,或者说是你的商业价值。
— 2 —
人跟商品一样,都有自己的商业价值,商品会因其价值大小而价位不同,人其实也一样。
只不过有的人的价值太过单一,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与时俱进,一直在吃老本,就会导致,收入几十年如一日,甚至再难比过从前。
你比如说,大家在毕业走入职场或工厂那一刻,起点都是差不多的,当然公司不同,薪资肯定不同,我们不必拿刚毕业就年薪百万的个例去争辩。
90%以上的新人,都是从简单的体力工作做起的,厂子里给师傅打下手,办公室里给小组打杂。
那为什么在三年之后,甚至一年之后就会拉开巨大的差距呢?
有的人原地三级跳,有的人带着本事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有的人,跟一年前并没什么大变化,所做的工作也跟刚来时还大致相同。
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别人一步一步越走越高的结果,却没看懂,他们取得结果的路径。
那就是今天想要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唯一的途径就是把自己像商品一样不断的打磨。
— 3 —
如果赚钱也分等级,有的人靠体力赚钱,有人靠脑力赚钱,有人靠资源赚钱,有人靠钱赚钱。
靠体力的一天除去吃饭睡觉,能创造价值的时间,就看自己的体力能支撑的极限。
我见过很多靠出卖体力维生的人,在年轻时体力充沛,吃顿饭,睡一觉就可以迅速回血,然后赚着当天结算的薪水。
日子过得悠哉悠哉,没有危机感,不操心,不累脑。可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下降,一身的伤病开始显现,日子越过越难,终被新生代体力工作者淘汰。
假若体力工作者,在早期就能意识到青春饭很难吃到终点,就会开始悄悄的用心,打磨本事,成为脑力工作者。
脑力工作者靠支配一定数量的体力工作者或机器进行价值创造,虽然工作起来不见得比体力劳动轻松,甚至在短期看来更累,因为一边劳神一边也消耗体力和时间。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产能就是比单一的体力工作要高。
所以成为脑力工作者其实是一个分水岭,也是最难的一个阶段,因为向上看到了井口外的世界,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拥抱它。
有的人,一辈子,上不去,下不来,卡在了那里。
这个时候唯有潜下心来盘自己,以求早日实现,资源,资本的复利。
彻底告别那个,按小时计算工资的阶段,开始转向吃饭睡觉上厕所,都被动收入,有钱赚。
那到底怎么盘?
这个动作就像手串包浆那样,日复一日的,每天可见的进步一点点,然后坚持个三五年,就会产生了不得的化学反应。
如何进步?
要多做事,不断复盘,做过了得到的体感,加上反思得到的心得,会在你身上,脑子里留下印记。
然后,每一次要求,再好一点,无限的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