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是那个最大公约数的问题。
在今天互联网上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创作的内容获得最大的流量,但越是想却越难以做到,不断的追求表现形式和内容的高级,甚至拼拍摄剪辑的技术,再到追求设备的逼格,最终会发现,这,都是想当然的自欺欺人。
做知识主播,构建知识体系,做知识产品也是一样的,总想着比对手更专业,总想着凝练课程的干货,用了很多专业的,甚至到网上查了该领域的全部新名词与英文缩写,把能用的都用上….
提升逼格么,互联网名词,大家不是都在说么…
这些还不够,更绝的是有些老师开始每日造词,一个个经过重新组合或重新定义的词,出现在了某个领域,并开始传播,就好像你聊天时不带几个新名词,就不在圈里,就是门外汉,就没掌握一手信息一样。
让我想起了当年学日语的时候,它有很多的外来语,就是硬把外国的新词汇通过音译的方式写到自己的词典里,搞得同学们还以谁能准确的拼写出来更多的外来语,貌似更厉害一样,实际上呢,日本人本人都可能并不掌握这些词汇…
所以,学了也没多大卵用。
2
不能脱离那群鸡。
无论做内容获取流量,还是做知识产品,一定不要走进死胡同,什么死胡同呢,就是鹤立鸡群。
你的内容是做给谁的?对方会不会喜欢,能不能看懂?
这个很重要,你用了王家卫或周星驰的手法技巧,想要别人看出你的艺术造诣,但很可惜,可能多年以后的年轻人,翻出你拍的老电影,有滋有味的欣赏着你的高级感。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了一些数据,在国内大概50%以上的人没喝过农夫山泉,有1000万人从事足疗行业,13亿人没出过国,至少10亿人没坐过飞机…
所以呢,你以为的那些高级感啊,可能真的很少人可以欣赏啊。
反思一下:
你的内容是不是太专业了?
你是想赚大数人的钱还是极少数?
你知道今天互联网用户大多数人的认知水平线么?
如果你做内容的关注点只放在核心客户身上,你的信息就会变得很狭窄,很复杂,很刻板…
而除去你的核心用户外的,那些国人中的大数群体吃瓜群众们,你要不要去关注他们呢?
你的内容,课程他们或许真的感兴趣,但就是听不懂,那是不是尴了个尬啊。
3
还是要降维到煤渣里。
昨天最大的反思就是,我做的产品起步高了…之前做的IP势能创富营,一股脑的把有用的,实战的知识全都做进课程里,一门心思,打造出一个从小白到大咖的实战课程。
至今迭代了6期训练营,并没有成为预期的爆款产品。
什么原因呢?这么超值的交付,超干的干货,错在哪儿了?
超值交付没错,但以超值交付的心,浓缩了大量专业知识的超干干货错了,这个课程完全不是小白级别能够听的懂的。
就是这样使得那些被课程吸引的没有太多行业认知的人,打起了退堂鼓。事实也证明,在往期学员里,凡是成功把这套方法应用在自己生意或取得成绩的,都是有过相关的经历、行业经验、高认知的学员。
就在昨天,我了解到,目前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培训团队,每个月同时几个城市办几百人的大会做培训,每天数百个微信群同时宣发的引流课程。
比我开门就上干货,摆认知的课程不知道“高级了多少倍”…..
简直就是降维到了煤渣里…
他们是对的,成果摆在那,通过社群的群播,发售百元以下引流小课,加到私域转化为千元以下线下课,在线下课上收几十上百万的合伙人加盟….
姑且不论交付结果,这个模式是互联网最正确的打开姿势。
正确在他们的引流课是从教你用手机拍视频到打开剪映开始啊…
你说,他们是不是掌握了国人的最大公约数呢?
以上所说,是目前这个阶段的思考,仅供参考,觉得有启发欢迎点赞、转发,不作为对您人生的任何指导意见。因为,我不会为您的人生买单。